第1691章 投资三兴的设想(1/1)
选定需要引进的车型后,三兴公司也就向公众公布了自己的三兴汽车。当时的三兴,已经是寒国数一数二的大财阀。和寒国的其他财团因为彼此的赛道不同,平时相处也算是相安无事。
可这一次,三兴这样高调的带着资本和技术,大摇大摆的进入新的行业,自然遭到了寒国绝大多数车企的反对。给出的理由也有点无语:三兴这么大的体量,是绝对不可以进入汽车行业,否则会破坏寒国汽车行业的竞争力。
大家强调的竞争力,说白了就是造廉价车,用低质量换来高利润。雄心勃勃的李健西,自然对这些指责是不以为意的。本身,他就是狂热的汽车爱好者。再加上他投资汽车领域,也有向时任总统金泳三示好的意思。
不出所料,三兴汽车的制造工厂,也就放在了金泳三总统的家乡釜山。1997年,随着寒国经济危机的爆发,寒国制造业收到巨大打击。
为了收回给各个财阀的巨额贷款,也为了能减少财阀之间的过度竞争,寒国政府相应出台了产业交换政策。简单来说,就是将三兴汽车部门交给大宇集团,同时大宇将半导体部门交给三兴。
这样的政策,本身就存在各种的诟病。虽然能一时的消除竞争内耗,让企业能集中资本去发展某一行业。但也变相的助长了,财阀对某个行业的控制力。
一心发展汽车行业李健西,显然是不准备接受寒国政府的提议。甚至反客为主的试图收购破产的起亚集团,来维持三兴未来的汽车业务的体量。但是由于政府的干预,收购计划失败,起亚最终被现代集团收购。
前世1998年的3月,三兴公司生产的S5汽车开始正式下线。这辆车的性能可以说还是很优秀的,只是有点生不逢时。金融危机下的寒国,民众的购买力也是直线下降的。
这下,S5只能用惨淡经营来形容了。一年多的时间,只卖出了不到五万辆。这种业绩,不可避免的让三兴汽车陷入到经营困难的境地。
面对高达7万亿寒元的亏损,三兴公司也是头大如牛。在公司股东的集体反对下,强势的李健西也不得不做出让步。他私人掏出一大笔钱作为补偿,也终于同意出售三兴汽车。
而接盘侠,则是刚完成日产收购案的雷诺集团。从2000年开始销量表现扶摇直上,连续数年达到年销十万的优秀成绩,力压现代Y3和索纳塔EF,成为韩国中型轿车中的新霸主,在如今的韩国街头,S5车型依旧有一定的保有量。
根据《三星帝国》中的相关信息,李健熙,这位曾经的三星集团会长,是韩国商业巨擘中的佼佼者。他的领导风格对三星的崛起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李健熙的引领下,三星从一家家族企业逐渐成长为全球知名的科技巨头。他注重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了三星在电子产品、半导体和通讯等多个领域的快速发展。
李健熙的领导风格以远见卓识和果断决策着称。他能够准确预见市场趋势,及时调整企业战略,使三星始终保持在行业前沿。同时,他强调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激发了员工的归属感和创造力。
在李健熙任职期间,三星不仅实现了业绩的飞跃式增长,还成功塑造了世界一流的品牌形象。他的领导风格和成功经验,对于其他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根据《韩国式资本主义》的描述,为了维护李健熙家族对三星电子的控制权,有两种设想被提出:一是限制外国人投资,二是撤销三星电子的上市地位。
限制外国人投资的政策一旦实施,其直接后果是引发股价暴跌。以2013年的数据为例,如果将外国投资者的持股率限制在30%以内,将有大量的股票需要从外国股东手中出售,
这相当于数个月的股票交易量,其金额达到数十万亿韩元。这样的政策不仅会影响三星电子,还会波及整个韩国股市,可能导致股市长期低迷,甚至引发金融危机。
另一种设想是撤销三星电子的上市地位,将其转变为家族企业。这样做可以从根本上杜绝恶意并购的可能性,保障李健熙家族永远拥有经营权
。然而,这个方案同样面临巨大的挑战。为了撤销上市地位,李健熙家族需要回购所有的股份,这需要支付巨额的资金,远远超出李健熙家族的财力。
限制外国人投资的政策,会最先反映在股票市场,一旦政策公布,意味着外国股东必须抛售手中持有的股票,首先带来的影响是引发股价暴跌。2013年6月三星电子的外国人持股率为47.8%,假设将限制外国人投资的持股率限定为30%以内,那么意味着占比17.8%的2600万股需要从外国股东手中出手,这相当于5个月的股票交易量。以2013年6月的股价计算,出售金额相当于35万亿韩元。李健熙家族和各子公司对三星电子的持股率加起来不足20%,那么对外国人投资限定在30%的持股率似乎仍然无法有效对抗经营权姓“外”不姓“韩”。那么假定对外国人持股率的限制为20%以下,那么外国投资者需要出售的股票比例为27.8%,大约4100万股,以日平均交易量为基准计算,相当于6个月的股票交易量,约合55万亿韩元。至于股价会发生多大幅度的暴跌,目前无法准确预测。
撤销三星电子的上市地位吗?股份有限公司虽然名称中与股份相关,但没有挂牌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不用担心被并购。控制经营权的大股东如果打算将经营权代代相传下去,那么从一开始就不应该挂牌上市,而是保持其私营公司的性质。如果想从根本上杜绝一切可能恶意并购三星电子的可能性并保障李健熙家族永远拥有经营权,那么只能通过撤销三星电子上市地位,将其转换为家族企业的途径。